“量子”的名虽然耳熟能详,但“量子”的样子,你不一定见过或听过其描述

(一) 量子力学是当前最热门的话题了,哪怕是真正懂得其中奥秘的人并不多,但这门科学却越来越深入人心,如此没有听过“量子”这两个字的人,恐怕越来越少了。 有关量子力学的科学知识,不管是在专业的理论层面,还是在其科普的层面,你都可以从网站上搜索到大量的资讯,这里就不提及了。本文的重点,是想从汉字的角度,看看对“量子”这两个字该如何理解。 首先,我们来看“量子”中的第一个字——“量”。 中国解释汉字的经典之作《说文》一书,对“量”字的解释是“量,称轻重也”。从这里,我们就看到“轻”和“重”是两个不同的概念,但它们却被放在同一个字之中。 什么叫作“轻”,什么叫作“重”?我们知道物理的力学原理,是从众所周知的大科学家牛顿开始的,他不就是因为从树上掉下来的苹果,而得到了灵感,才有了后来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吗?由此,如果我们把传统的所谓经典力学比作“重”,是顺理成章的事。 那么,与“重”相对的乃是“轻”,它就是指着量子力学而言了。现在已经有一些科学家在探讨和研究灵魂的存在,并指出所谓的灵魂,就是轻得不能再轻了的“超弦”。所以,把“轻”与微观的量子力学连在一起,是再恰当不过的事了。 如果你再仔细地观察一下的话,可以发现“量”字的上面是个“日”字,下面是个“里”字,而上、下之间有一道横,相当于是个“一”字。换句话说,你可以把“重”的概念和“日”的形象;把“轻”的概念和“里”的内涵连在一起去理解。 好了,如果我们把这一横当作是分界线的话,就可以看到上面的“日”代表宏观世界,还有什么比人一抬头就看得见的光芒万丈之太阳,更能表达宏观的自然界与人类密切的关系呢? 而这一横下面的“里”字,则代表人看不见的微观世界。虽然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有着彼此不能分割的关系,但毕竟“里”才是“量”字的部首,所以量子力学的核心,毫无疑问是着眼于微观世界的——看不清楚这一点,其它的都不必谈了。 “量”字的部首是“里”,里的繁体字是“裏”。它虽然带有“里面、在内”的意思,但重点却在于其点出,套在身体外面的“衣”,才是人应该留意的地方。 现在不少人都知道,在人体的外围,罩着一层由不同颜色组成的“光圈”,甚至于可以用一种叫“克里安(Kirlian)”的特殊照相机,把这些人体光晕——无形的能量场给拍下来,一下子就让无形的“光”,变成有形的“像”。 也就是说,拿量子力学的术语来说,这些所谓的“光晕”,是与量子的“光波”理论有关的。尽管人现在可以不相信这些人体“光圈”或所谓“脉轮”的存在,但人们迟早会发现,这些无非是量子力学所涉及及必须研究的一部分。 量子力学之所以玄秘,就是因为人一旦跨进了微观世界这道门,就必须从微观的角度入手,才能摸索和领悟到形而上学的精华。 (二) 下面,我们来看“量子”中的第二个字——“子”。 在中国文化中,出现了一大堆的“子”:从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、孟子、朱子,到老子、庄子、墨子…… 凡是带“子”字辈的,都意味着是一些颇有经历和来头的人。 也许,我们也可以人格化地把这个“子”用到量子的身上。自从量子力学问世之后,在现代物理学的微观世界里,也来了一大堆的“子”:从起初的分子、原子,到后来的电子、中子,以至再后来的粒子、质子、轻子、夸克等等。对于许多门外汉来说,除了知道这些名词是怎么读之外,对于它们里面的来龙去脉,几乎大多知其然,而不知其所以然。 当看着这么多的“子”挤在一起的时候,笔者不禁啧啧称奇,为什么中国人在翻译这些专用名词术语时,大多在后面加个“子”呢?而不像“夸克”一样,就照英文Quark的发音直接翻译而成呢?

爱因斯坦的老师普郎克有何来头?他俩各自的能量公式竟然可以互通

(一) 量子力学如今已经风行全世界,尽管实际上少有人真的明白这门高深学问的底细,但一般来说,现在一提起“量子”这两个字,没有听过的人却为数不多。 量子力学的创始人,应该推到一位著名科学家的身上。他叫麦克斯·普朗克(Max Planck),是与爱因斯坦同时代的人。当普郎克在一所大学当校长的时候,爱因斯坦就在这所大学里教课。所以,爱因斯坦与普郎克是一种既是师,又是友的关系,一生之中受到普朗克的影响颇大。 无独有偶,普郎克也是一名诺贝尔奖的得主。他一生在学术上取得了不少的成就,其中的一项与爱因斯坦的发现类似,也跟能量连在一起。爱因斯坦发现的是众所周知的质能转换方程式 E = mC²;而普郎克发现的是光量子频谱的表达式 E = hv。前者实际是将量子看作具有一定质量的粒子,而后者是将量子当作具有特定频率的波动来看的。难怪两个方程式虽然表达方式截然不同,但又紧密相连。 在 E = hv 这个表达式中,E同样代表能量,h是指“普郎克常数”,v是指光量子的频率。也就是说,能量与“普郎克常数”和量子的频率这两大因素有关。显而易见,在这个公式中,“普郎克常数”是与发现者的名字连在一起的,可见普郎克被科学界所认同的贡献有多大。 (二) 我们撇开科学层面的东西不谈,也并非牵强附会地硬要把神学和科学拉到一块,而只是从合情合理的角度,借用形而下学的东西,来加深对形而上学的理解。 在以前的一篇文章——“从‘永生’的角度,解读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式 E=mC²”一文中,笔者提到可以把 E=mC² 这个方程式解读为 Eternity(永生)= man(人)与Christ’s Second Coming(基督的第二次再来)连结在一起。 同理,我们也可以把普郎克的方程式 E=hv,从“永生”的角度来解读。像解读爱因斯坦 E=mC² 的方程式一样,若把 E 还是当成“Eternity(永生)”来理解的话,那么,在 E=hv 这个方程式中,后面的 hv 又该作如何解读呢?

从汉字和中国文化的角度,解读爱因斯坦的质能转换方程E=mC²

(一) 对于爱因斯坦那一道几乎家喻户晓的质能方程式E=mC²,我们可以从汉字和中国文化的角度加以解读,这可能是你从来没有想到的事,但是于情于理都说得过去。 我们无妨把 E=mC² 这道质能方程式中的 E 当作“能力”来理解;而 m 代表物质,也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“东西”。还有,C² 则代表观察、透视事物的敏锐眼光。如此一来,这三者就有了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。 下面,我们就从汉字的角度,来看看这一道 E=mC² 方程式中的三大要素——能量、质量和光,它们所包含的深刻内涵。 在 E=mC² 这道质能转换方程式中,首先出现的是“能量”。汉字对此是如何作出解释的呢?根据《说文》所言,“能”是指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兽,它像熊,足似鹿。 这意味着,我们必须从双向的角度来看待“能”的问题:它的运作就像传说中的兽,没有人见过“能”的真面目;但它却真实地存在现代人的周围。一方面“能”像熊,慢吞吞地一步步地移动;另一方面却能像鹿那样飞快地奔跑。 换句话说,能量的释放可快可慢,可大可小,全看如何正确地认识和处理“质”和“光”的结合了。 至于“能量”的“量”,它是与量子力学中的“量”字彼此相连和互通的。有关怎么样从汉字的角度去解读这一个“量”字,说来话长,笔者留在后面再讲。这里,你只要记住能量的问题虽然出现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中,但却与量子力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就行了。 (二) 接下来,让我们来看一看《汉典》是如何对“质”字下定义的。 《说文》指出,“以钱受物曰赘,以物受钱曰质”。它的意思是说,用钱去换东西叫赘,用东西去换钱叫质。更简单一点,你只要记住所谓的“质”,就是自己的手里有“钱”,随时都可以派上用场。 相对与质的“赘”,则是指自己的手里有东西,但在它转化为钱之前,有时可能一点价值也没有,而成了一种“累赘”而已。 比方说,在兵荒马乱大难临头的日子里,就算你身边拥有一件国宝级的千年古董,又能派上什么用场?如此的“累赘”,可能一失手就成了碎片,一下子什么都完了。如此,反而让自己心疼了好一阵,甚至久而久之酿成了心病,值得吗? 所以,若一个人手里有了随时可以使用的钱,就要懂得随时去使用它,不要一直把之守得紧紧的,最后再多的钱财也无非变成一大堆没用的“东西”罢了。 在 E=mC² 这道质能方程式中,所谓的质量,实际上可以把之当成“阻力”去理解。由此,你就可以悟解到,人要从钱财里面被释放出来,就有点像现在有些国家想制造原子弹一样,还不是想干什么,就能干什么的事呢。 难怪,一个手里握着大把银子的财主,却可以成为一个被人看不起的“守财奴”。由此人就得明白圣经明言,财主想要进天国,比绳子穿过针的眼还难,并非空穴来风。所以,像钱这样的“东西”的确很好用,但有时也可能成为要命的“累赘”。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之所以好用,就是叫人明白凡事不要绝对化,学习从相对的角度去看问题,对人对己都有说不尽的好处。 (三) 在 E=mC² 这道方程式中,第三个要素是C所代表的光速。颇有意思的是,当量子力学问世之后,科学界才有了波粒二象性之论。也就是说,光可以看作是一束一束的波,也可以看作是一颗一颗的粒子。 而汉字的“光”字,它的部首出自“儿”,而“儿”上面那部分包含了一个“小”字,这不就是在暗示我们:光的实质是“小儿”­­­——相当于微不足道的量子、粒子吗?而光跑起来是成“束”的,也就是被“捆绑”住的意思。现在的科学术语——成束的“光纤”不就是这么一回事吗?想不到,汉字居然未卜先知地在不知不觉之中,就把光与现代物理学所发现的“波粒二象性”连在一起了。 那么,人们该怎么样才能把钱财之类的“东西”——也就是质量,变成有用的正能量呢? 那就不能不与“光速”相提并论了。光速可达每秒跑30万公里之快,当人想把有用的钱财派上用场的时候,势必离不开将独特明亮的眼光、敏锐领悟力与快速行动的意志力结合在一起。 如此这般所爆发出来的能力,可想而知,必定震天动地。想一想,原子弹不就是受到爱因斯坦发现的启示,依据质能转换公式造出来的吗? 如果在心灵的层面,人也能像原子弹爆炸一样,让自己的三观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,可想而知将会带来何等的巨变。 一个人若释放出自己手中的钱财,把之用在恰到好处的地方,那么它将会为这个人的生命带来多大的变化啊。而且,也会为周围、社会、世界带来多大的冲击和影响。 Read more…

从质能转换方程 E=mC² 看爱因斯坦身上的光

(一) 爱因斯坦无疑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,以至于在他死后,一位为爱因斯坦验尸的病理学家,在未经爱因斯坦的家人同意之前,就私自取下他的大脑保存下来,希望未来的科学能够找到爱因斯坦为何大脑如此好使的原因。 但是,如果你上网查一下有关爱因斯坦生平的资料,可以发现他其实和普通人一样,有着人生七情六欲带来的喜乐哀怒、悲欢离合的经历。据说他小的时候,学会讲话比普通的孩子还来得晚,并不是时时处处都以高人一等的天才身份出现。 在他16岁报考学校的时候,甚至因为文科不及格而不被学校录取。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瑞士一个专利局当一名普通的职员。在他26岁的那一年,他一口气发表了5篇很有份量的科学论文,从而取得了博士学位,奠定了他此后在科学界的坚实基础。但是,他仍然留在专利局继续做技术员的工作,直到后来离开了瑞士才告一段落。 爱因斯坦小时的一位老师曾经对他说:“你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,但你有一个很大的缺点,就是你不想表现自己。” 他的这位老师也许没看清楚,实际可能恰恰相反,爱因斯坦的这一个所谓最大的缺点,正是他一生最大的优点,也是他最后能够成为科学界之光的主要原因。 (二) 作为一个犹太人,爱因斯坦曾经热衷于犹太复国主义运动。但是,当复国之后的以色列第一任总统逝世时,以色列政府邀请他出任第二任的总统,爱因斯坦却一口干脆地拒绝说:“不,我干不了。”而且,他还说:“方程对我更重要些,因为政治是为当前,而方程却是一种永恒的东西。” 可见,一旦爱因斯坦从光中看清楚了方向,他是不会转移视线的。 在他发现和推广相对论的过程中,并非所有的人都拍手叫好。当他看到有一本书名叫《一百位教授出面证明爱因斯坦错了》时,只是耸了耸肩说:“100位?实在太多了,有一位证明我真的错了,哪怕是一个人出面,就足够了。”这是一种何等难得的胸怀!

从“永生”的角度,解读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式E=mC²

(一) 人世间的学问,归纳起来不外成了此三门:科学、哲学和神学。 其中,科学属于形而下学,局限在眼睛看得见或仪器测得到的层面。一般人们所热衷的理工科,就是最明显的代表,它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加以认证,又可以重复出现。 而哲学和神学这后两者就属于形而上学了。你看,哲学口说无凭,要靠理性的头脑作分析;而神学就更玄了,它是跟所谓神明的启示连在一起的。这相当于人活在这个有形的世界上,必须对看不见的神明怀敬畏之心,人的直觉功能才能被启动起来。所以当人一直活在眼见为凭的观念里,理所当然就以为哲学和神学不如科学那样靠谱了。 然而,虽然神学、哲学和科学看起来似乎是不在同一条轨道上跑的车,但它们之间却有着一种从上到下不可分割的关系。甚至于不少的科学难题,如果不是站在更高的源头位置来探索,很难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。或反过来也一样,从科学的角度,也可以让喜欢探讨形而上学的人,打开视野的窗口,以便更深刻地认识天上的奥秘。 由此,有人从圣经的角度,把爱因斯坦的质能转换方程 E = mC² 这个方程式解读为Eternity(永生)= man(人)与 Christ’s Second Coming(基督的第二次再来)连结在一起。下面,我们就来看看,这个“永生”的方程式是如何解读的。 (二) 就实质而言,永生并非是“不死“的代名词,它乃是对着人的状态来说的。所谓的得永生,就是指人升华到了避恶除假的最高境界,或者说进入了作一个真正的人之状态。如此的人,良善之心是洁静的,同时也是火热的。这正是永生带给人类的盼望、喜乐和幸福。 对于不少的基督徒来说,“基督的第二次再来”是一个多少年来,一直环绕在信徒的头脑里,巴不得快快实现的历史事件;而对于犹太人来说,他们日思夜盼的就是能够早日见到圣经所说的“弥赛亚”。

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式E=mC²,会带给我们什么人生的启示?

(一) 一提起诺贝尔奖金的得主,上世纪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的名字,几乎无人不晓。他的一生发表了大量的论文,特别是创建了相对论的学说,留给人类许多宝贵的遗产。他那一道质能转换方程式E=mC²,更是深入许多人的脑海。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:“科学没有宗教就像瘸子,宗教没有科学就像瞎子。” 如此一来,这一道在人类的历史上,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的科学公式,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,从信仰和人文的方向来看,又会看到一些什么呢? 在这一道公式中的E代表能量,我们可以把之理解为能力。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,不管是想在人生中成就一番事业的英雄豪杰,还是日求三餐、夜求一宿的平民百姓,谁都离不开能力,只不过每个人得到的能力大小有所不同罢了。 那么,每个人所盼望得到的能力,又从何而来呢?这一道公式中代表质量的m,又进一步为我们揭开了其中的奥秘。 (二) 所谓的质量,它可以是指着“重量”而言。人们常用“举足轻重”的成语,来形容在社会里大有能力的成功人物,这就是从“重”的层面来理解质量的含义。 然而,如何才能成为一个“重”而有能的人呢?那就要明白,质量的第二层含义可以从“阻力”的角度来理解。显而易见,不论人要做什么事,都一定会碰到阻力的。而“质量”越大,意味着人在克服阻力的过程中就越发吃力。一个大有能力的人不是天生的,或像孙悟空那样,从石头里一蹦出来就好厉害。

黄金比率的奇妙,在于其与每一个人都发生关系

(一) 现在的人对“黄金比率”这个名词并不陌生,只要上网看一看,也不难了解到它的一切来龙去脉。 简单地说,黄金比率是指一个数学上的常数——0.618,自然界的很多物质结构都离不开它。从海边带有螺旋形涡状的贝壳,到植物界一朵漂亮的玫瑰花,或动物界的一只小蚂蚁;从一座著称于世的建筑物,到一曲经典之作的音乐妙音,都可以找到到黄金比率的身影。 顺便说一下,不仅上面图片中植物的几何图案含有黄金比率,我们在调整图片的时候,也将其宽与长的比例调为5:8,非常接近黄金比率——你看,这样调整后的图片,是不是整体看起来更顺眼些? 更不用说,作为万物之灵的人,处处都可以在自己的身上看到0.618的杰作。比方说,作为人之生命之源的腹脐,就是0.618的分切点。一个人的脸、身体等部位,如果形成黄金比例,就会显得气质非凡。 达芬奇那幅许多人都熟悉的维特鲁威人的画像,就是照着“黄金比率”画出来的。画中的男人被誉为世界上照0.618比例所打造出来的最完美的“模特儿”。 (二) 实际上,黄金比率是来自13世纪的一位数学家斐波那契的数字发现,因此被称为“斐波那契数列”,指的是这样一个数列:1, 1, 2, 3, 5, 8, 13, 21, 34, 55, 89, 144…… 在这一个数列中,从数字2开始的任何一个数字,必定等于前两个数字的和。而且,拿该和数去除前一位数字的话,所得的商数,随着计算次数的增加,一定会越来越接近1.618这一个常数,在数学上就用一个希腊字母Φ(法埃)来代替。 换句话说, 这好比法埃1.618相当于黄金比率0.618的父亲。所谓“有其父必有其子”,0.618就成了父子俩的共同基因,尽管在具体的运用上,1.618和0.618被派上用场的方式或场所可能各不一样,但彼此之间的“血缘”关系却是无法分割的。 也许你会觉得,将1.618和0.618分得这么清楚干什么?

所谓的三观,乃是三个“门”

(一) 现在一提起三观,不少人都知道,所谓的三观,就是指着一个人的“人生观、价值观和世界观”而言。 这三个观,可以说从人一出生到离开世界,都一直紧紧地跟随着每一个人。 当一个婴儿呱呱堕地的时候,尽管什么东西都不懂,但人生观已经与之紧紧地挂上钩了。人从哪里来,要到哪里去,这个与人生观的核心思想紧密相连的紧箍咒,一旦套在人的头上,除非你什么都不想,不然总有一天,当面对现实生活感到迷惑的时候就头痛。 价值观,则随着人不断成长的过程,像拔高的竹笋一样,围绕着金字塔的模型团团转。每一个来到人间报到的人,没有一个不想活出自己的价值。但是,所谓的价值是以什么样的标准来衡量的,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。 因为背景、环境、愿景的不一样,价值观不同的人比比皆是,有的人在乎物质财富,喜欢与名利挂上钩;有的人注重精神层面的东西,尽力于从信仰、伦理、道德的角度去提高自己的生命品质。这是十分自然的事,很难从是非对错的角度去作出绝对的判断。 当一个人有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,自然会把之落实到如何在世界上为人作事上来,所谓的世界观就横空出世了。它包括了如何看待这个世界的人事物,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。凡事要看得清,凡人要把关系处理好,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 (二) 当你明白了这些基本的概念之后,笔者想说的是,其实我们可以把这三观当成三个“门”来理解。这三个门,就是前门、中门和后门。其中,前门对应于价值观,后门对应人生观,中门对应世界观,就是这么一回事了。 前门对应价值观很好理解。因为,现在大家不是都争着向“钱”看吗?再也没有什么比钱财更能与价值观挂上钩了。当一个人站在前门的时候,他(她)所追求的目标、结果,以及气质都一目了然地暴露在每个人的面前。

3、6、9这三个数字,隐藏了什么人类难解的奥秘

(一) 在前面所写的一篇文章——“金字塔中的神秘数字,隐藏了什么特别的奥秘?”一文中,笔者提到了在金字塔之中,隐藏不少奥秘的数字。其中,142857这一个数字最为特别。因为,它和圣经《创世记》中提到的6天创造和第7天,以及与360这个数字有着密切的关系。 本文所要阐述的主题,是对142857这一组神奇的数字,进一步深入的探讨。到底,142857这组令数学家不解的数字,里面还隐藏着什么特别的奥秘呢? 实际上,不需要什么高深的学问,一个大字认不了几个的人,掠过一眼都可以轻易地看到,在1到9这九个自然数中,142857所缺的是,不多不少就是3、6、9这三个数字。 有个“很神”的科学家特拉斯指出,如果人类能够真正摸到3、6、9这三个数字所隐藏的奥秘,那么,就相当于得到了一把通往宇宙本相的钥匙。换句话说,如果人们想真正解开金字塔中142857这组数字的奥秘,就不能不对3、6、9这三个数字的内涵有进一步透彻的理解。 难怪,数学家们会对142857这组数字的解读一筹莫展。因为,如果人无法吃透3、6、9这三个数字的内涵,要想解开142857这组数字的奥秘就根本不可能。由此,这两者是彼此不可分离地密切联系在一起的。要么,两者都解不开;要么,只要解开了其中的一面,另外一面也必迎刃而解。 要解开这些数字的含义,当然并不简单。就算人知道了探讨的方向,理解的原则,但如要进入实际的运用,仍有待未来许许多多的专业人士去摸索和揣摩。 (二) 下面,笔者向大家介绍一下,近几年才发现的“圣经中的数字和数根”,它似乎为我们指明了一个研究3、6、9内涵之探本穷源的方向。 所谓的“数根”,是指数字就像树一样,每一棵树都有它的根,同样每一个数字也可以用一种“归根”的简单计算方法,找到它的数根。两者不同在于,每一棵树都有自己的根,千千万万棵树的树根各不一样;但数根则不然,不管天下的数字有多少,归纳起来却只有9个数根,而且这9个数根是与从1到9的九个自然数一一对应的。 因此而来,我们就发现3、6、9这三个数字的数根是一模一样的,都是153。 从圣经的核心思想而言,3、6、9这三个数字的本质都是与超越时空的永恒连在一起的。难怪,不论是人想探讨金字塔的神奇数字142857,或隐藏在数字3、6、9中的奥秘,都好像难以找到入门的途径。然而,如果我们从9个自然数和9个数根的含义入手,恐怕就能看到另外一片灿烂的天地了。 (三) 如果你有兴趣了解更多有关这一方面信息的话,不妨上网搜索《圣经的数字和数根》一书,就会有更多的资料浮现在你的眼前。也可从下列视频中稍微了解一点: 因为,圣经虽然是出自人看得见的手写成的,但其后面却是上帝看不见的手在操作。所以,9个基本的自然数与9个数根的一一对应,既简单,又复杂。在人类进入了数字时代的关口,“圣经中的数字和数根”的发现绝不是偶然的事。 它为我们开启了进一步认识上帝创造之律,显而未明的一道小小的“门缝”。诚然,上天也是在呼召许许多多智慧、有担当和有心的人,去源源不断地挖掘隐藏在数字之中的智能宝库,造福于未来的人类。 简而言之,金字塔的神奇数字124857,以及数字3、6、9及九个数根,无非在告诉我们,当前的人类正活在一个以”7″为代表的特别时代,虽然它是在时空里(360/7=51.428571……),但却可以跟永恒接上轨(7/7=1)。千万不要小看了现在自己所处的时空点啊! 不难发现,新时代的潮流,正把人往理、情、行三方面合在一起的方向带着走,而乃是一条走向真、善、美的阳关大道。可以说,3、6、9正是高照在这大道上的“太阳”,使人抬头就可以见到光,浑身可以感受到温暖,为人处事充满着正能量。

金字塔中的神秘数字,隐藏了什么特别的奥秘?

(一) 在世界的七大奇观之中,埃及的金字塔可以说是处于首屈一指的地位。因为它屹立了四千多年之久,至今仍然在大漠中巍然不倒。而且,不管是这金字塔的里面还是外部,都给现代的人留下了许多的谜,直到目前为止始终叫人难以解开。 世界上最高的埃及胡夫金字塔,是由两百多万块的石块砌成,平均每一块巨石的重量都在两吨以上,就像一辆小汽车那么大。其中最大的甚至重达50吨左右,令人咋舌不已。它的高度相当于40来层的高楼大厦,就算是金字塔内部从塔底到塔顶有楼梯可上,让人一步一步地往上爬,恐怕也没有几个人能心不慌、腿不软地爬到终点站。 但是叫人惊奇的是,数千年前的埃及人是怎样用智慧和人工把这些大石块,天衣无缝地砌成金字塔的呢?至今专家学者们也是公说公有理,婆说婆有理,推来测去的结果,都无法找到一致确认的看法。 (二) 特别是人们发现,金字塔的奥秘始终与数字连在一起。比方说,任何1座金字塔,它的底是4方形的,它的每一面却又是呈3角形的。由此一来 4+3 = 7,这就注定了人必须从1、4、7这几个数字的内涵去探讨,才能找到揭开金字塔奥秘的钥匙。 更值得一提的是,研究金字塔的专家学者们发现,在金字塔中还发现了一连串的数字142857,但至今数学家们还是一头雾水,找不到合理的解释。只是知道这是一组十分特殊的神奇数字而已。 它们神奇在什么地方呢? 我们只要看一下以下的简单计算,就一目了然: 1/7 = 0.142857…… 2/7 = 0.285714…… 3/7 = 0.428571…… 4/7 = 0.571428….. 5/7 = 0.714285…… 6/7 = 0.857142…… 7/7 = 1 你看,在以上的计算中,从1/7到6/7所得的结果,小数点后面的数字,都落在1、4、2、8、5、7这六个数字范围里,只不过彼此之间排列次序的起首数字不同而已。而且,它们是循环不断地重复下去。由此而来,你所看到这里的142857与在金字塔中出现的142857,不是一模一样吗? 在圣经中的一开始,就提到上帝是用6天创造天地万物的,而第7天祂就休息了。所以我们才看到前面的6天,上帝是在142857……的循环中不停的工作,而到了第7天对应的刚好是7/7 = 1,代表祂完整地收工了。 (三) 但是,上帝收工,等于一切就停下来了吗?不!祂要人接手继续做下去。所以,我们再来看另一组的运算: 360/1 Read more…

www.childthemewp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