点看上一次连载:《用圣经透视易经》连载13:六爻正应并不见得就能过河

第四章、终局的目标——过河

4、乾、坤的双向性

一向以来,研究易经的人对乾坤两卦都格外重视,把之当成是打开易经的必经之门。在解释易经的《十翼》里,还有一篇专门为解释乾、坤两卦而写的《文言传》。对于一般人而言,普遍都以为这两个卦代表大吉大利。特别是,乾卦的爻辞中多次提到了龙,所以,中国人大都把龙当作吉祥的象征,也以自己能成为龙的传人为傲。

然而,当我们用圣经的数字和数根原则来透视易经时,就必须看到乾、坤的双向性。所谓双向性,以数字和数根为例,是说两个数字有着同样的一个数根,但这两个数字本身所代表的意义,却可以完全不一样。

前面说过,数字13和31的数根都是(133_55_250),但是,数字13代表魔鬼;而数字31代表三一真神。对于习惯于从一个方向主观、绝对看事物的人类来说,这是一个令人感到困惑的难题。

同样的问题,也出现在如何正确地看待乾、坤这两个卦上。站在正面的立场而论,乾卦排第1,坤卦排第2,在三一神里,1代表圣父,2代表圣子;就字义而言,“乾”有“自强不息”之能,“坤”有“厚德载物”之德,这与圣父管辖宇宙之大能,圣子良善仁慈之大爱都是相合的。从这个方向,我们看到乾、坤与上帝连在一起的真善美的一面;

但是,当我们站在相反的立场,又可以看到另一层面的内涵。在圣经中,龙乃是魔鬼的别名之一,在这一点上并不会因为中国文化对龙的认同就改变了龙的负面性质。

同时,圣经明明白白地说,当上帝的大日子到来的时候,地上的人要被除去三分之二。这三分之二的意思,可以不指具体的数字,而是就其性质而言。

那么,回过头来,我们再看看64个卦。在所有的64卦中,除了乾卦是6爻皆阳、坤卦是6爻皆阴之外,其他的62个卦都是由阳爻和阴爻相合而成的。由此而来,我们可以看到64个卦实际上分为三大类:乾卦、坤卦、和其它的卦。由这个分类来看,乾、坤两卦就占了三分之二(从这里,你也就明白三分之二可以不指具体数量,而是指质量的真实含意)。

中国文化的阴阳学说早就告诉我们:“孤阴不生,独阳不长”。从这个角度而言,乾卦和坤卦所带代表的,恰好是圣经上所提及的三分之二最后被除灭,进入第二次死的族类。为什么乾、坤两卦在这里扮演了一个与前面完全不一样的角色?那就是因为它们与这两个卦里的龙——魔鬼及跟随它的人,有着扯不断的关系。

这种情形就像我们前面所提到的,代表魔鬼的13和代表三一神的31可以有着同样的数根,但这两个数字的含义却完全不一样。同理,乾、坤就像同一个演员,扮演了两个完全不一样的角色。

中国文化一直强调“一阴一阳之谓道”,其实就是要人明白,不仅要看到阴阳相合之一面,还要看到阴阳分开的另一面;要深刻地认识上帝的道,有时必须从阴的一面来看,有时必须从阳的一面来看,有时必须把两者合在一起来看,这乃是易经最核心的重要思路。这也是要固执己见的人转过我们还进一步领悟到,乾卦和坤卦所代表的三分之二沉沦的人,其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执迷不悟,拒绝改变,跟随魔鬼到底,就像破罐子乱摔,到最后都无所谓了。

耶稣在世上传道的时候,明白地指着那些不信祂的人说,“你们是出于你们的父魔鬼”。从这一点来说,每一个不明真相的中国人都是龙的传人,这的确没错。但是,当人明白龙的真相之后,不能再稀里糊涂地一味以当龙的传人为荣才是。

乾卦的爻辞最后特别在六爻之外加了一句话:“用九,见群龙无首吉”。如果我们把这额外的一爻当成第七爻来理解的话,那么,数字7代表即将到来的千禧年时代。圣经告诉我们,在千禧年期间,魔鬼将被锁在无底坑里,再也没有机会出来诱惑众生,这岂不是“见群龙无首吉”——魔鬼再不能当头了,人也不再被魔鬼掌控了,就是大吉临门到了的时刻吗?

同理,坤卦的“用六,利永贞”则告诉我们,在千禧年的时代,原来认贼作父跟随魔鬼的人,唯有重新认识上帝,并学会顺服的功课才是值得走到底的正路。

在易经中有12个消息卦,它们与每一年(阴历)的12个月一一各各对应,也就是说,这12个消息卦是与时间连在一起的。乾、坤两卦就是这12个消息卦其中的两个;但是这两个卦又以独立卦的形式存在,与其它的卦有所不同,因为其它的10个卦都或多或少地“生”出了属于自己的卦(就像生出自己的孩子一样),但乾、坤二卦却是孤家寡人一个后生卦都没有。

由此而来,我们就可以看到乾、坤二卦,一方面是和时间连在一起的;但另一方面却独立于时间之外。而且,在实际的占卜操作中,占卜者也几乎无法占到一个六爻皆变的乾卦或坤卦。这些都以客观的事实告诉我们,从相反不同的角度来看待乾、坤二卦的双向性是合乎逻辑推理的。

(连载待续)

点看第一次连载:《用圣经透视易经》连载1:认识易经的前提——传统对易经的认定

分类: 普及类贴文

0 条评论

发表回复

Avatar placeholder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

自媒体的公众号、论坛或博客的采编注意了:本篇的文字和图片可自行取用,不必与我们联络,但在采用时请务必在文末注明出处(动网370)并给出指向本文的可点击链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