刚刚在网上看到一则信息(点击链接查看),说是有专业团队在已经因新冠病毒而亡的患者身上,经过解剖之后,发现死者肺部切面出现灰白色粘稠液体,气管腔内见白色泡沫状粘液,右肺支气管腔内见胶冻状粘液附着

正是这些粘液,也就是中医所说的“痰”,堵塞了肺泡、肺间质、支气管,让肺逐渐散失了换气功能,使病人处于缺氧状态,导致最后呼吸衰竭而死。这些被痰“卡”住的病人,即使用氧气罩或呼吸机,也无法解决呼吸道被痰堵住的问题,结果就像一个大喊“救命”的落水者,最后无法摆脱痛苦的挣扎而在绝望中沉没。

在中医的观念里,早有“痰为万病之源”的说法。而且,这一个“痰”字,还可以与气候有关的所谓六气——“风、热、暑、湿、燥、寒”,结合成“风痰、热痰、痰湿、燥痰、寒痰”等等难缠的疾病。

值得一提的是,黏黏腻腻的痰,一旦和“湿”字连在一起,好比火上浇油,或雪上加霜,让病情变得更加扑朔迷离,错综复杂而不好对付。由此而来,身受冠状病毒之害的病人,少不了要与为非作歹的“痰湿”彻底隔离才行。所以,人类要战胜这个棘手的敌人,就不能不知己知彼地认识自己问题的关键所在,以及对手的真实面目。

一向以来,在中医的心眼里,六气中的“湿”就是一个难缠的家伙。从汉字的角度来看,繁体字“濕”的部首出自水,其性质是属寒的;但右边的部分,上有大白天时光芒四射的“日”,下面又有小小的“四点火”,其性质是属热的。这意味着这种水、火、寒、热交接在一起的“濕”气,的确不是泛泛之辈,没有那么容易把之摆平。

打个比方说,“濕”就像个又冷又热的垃圾堆,它从外面看起来是冷的,属水;但把手伸进去一摸,尤其是在白天太阳晒的时候,里面却是热的,臭味难闻,属火。如果腐烂的垃圾粘结成拉不开的“块”,那就相当于是“痰”了。

可想而知,要对付这样的“痰湿”,会面临左右为难的局面:一味地清热——相当于不断地加水,不行,这样一来会让垃圾变得更粘更容易结块;一味地祛寒——相当于不断地加热,也不行,这样会让散播毒素的垃圾变得更加臭不可闻。所以,在中医的治疗上,就只能采用慢慢地“翻垃圾”,一阵子清热,一阵子祛寒,这样不断相互交替的办法,直到最后把身体中的“垃圾”彻底分化,即把痰湿给清除干净为止。

以上仅是对着看得见的身体层面而言。中医所强调的是由内到外——从里面的精神意识到外面的身体状况的整体治疗。如果要对付这“痰为万病之源”,除了着眼于使人致病之不正的六气之外,同时还必须注重调整病人里面的精神状况。

所以,成语上所说的“痰迷心窍”,不仅从窄义而言,是中医上的一个名词术语,常与中风或癫狂病患的发病有关;而且在广义上来讲,则是从精神的层面指出“痰湿”,实际上是许多人的通病,它堵住了人正常的理性思考,以致一旦在大环境上有什么事情发生,人就会惊慌失措,或头脑发热地走极端。


分类: 普及类贴文

0 条评论

发表回复

Avatar placeholder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

自媒体的公众号、论坛或博客的采编注意了:本篇的文字和图片可自行取用,不必与我们联络,但在采用时请务必在文末注明出处(动网370)并给出指向本文的可点击链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