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一)
今天人与人之间的穷富差别越来越大,已经成了一个越来越明显的社会现象。那么,到底应该怎样去看待所谓的“穷”呢?
本文就这一个题目,从汉字的角度,谈谈一点看法,供大家参考。
一般而言,但凡人提到“穷”的时候,都是从物质的层面来思考的。你看,“穷”的下面是个“力”字,从物质的角度而言,缺衣少食的生活就是穷,这样的人面对的是一个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环境。
不少的人,因为穷怕了,所以都巴不得有一天能够赚大钱。并常把这种赚大钱的幻想,与有朝一日能够中巨彩、发横财的美梦连在一起。所以,那些拼命想借此大捞一笔的公司也应运而生,应许给你很大回报,但实际是掳掠你所有的投入,然后卷款跑路走人。
可想而知,任何“白日梦”都是无法成真的,因为“心想事成”有其运作的规律,投机的心态与之一点都不沾边。
任何一个在物质上受困于穷的人,想改变一穷二白的状态的话,首先必须改变错误的宿命观,脚踏实地做好身边的每一件小事,就比什么都重要。
从社会关心穷人的实际需要的立场出发,现在各式各样“分鱼”济贫的方法都有人在做。但要想真正解决脱穷的问题,教穷人如何成为一个称职的“渔夫”,才是从思想源头上铲除穷根的长久之计。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。
人若不明白、不愿意把穷则思变的念头,落实到每一个生活及工作的小节上,既没有大钱又看不上小钱,结果就只能一辈子与“穷”打交道了。
(二)
从汉字的结构来探讨,我们可以看到古人对“穷”的思维模式,是完全建立在思想意识的层面。
不管是简体字的“穷”,还是繁体字的“窮”,这两个字的部首都是来自一样的“穴”,意思相当于“山洞”。这是一个看起来似乎很简单,其实却隐藏了深刻奥秘的字眼。
解释中国文字的经典之作《说文》指出,“穷”的意思是“极也”,也就是带有终极的味道在其中;
《说文》又指出“究,穷也”,“究”的意思是推求、深究、终究,一点都没有马马虎虎的味道;
《说文》更进一步指出,“穹,穷也”,“穹”是与穹苍连在一起的,可知它的浩然大气不是用人的语言能够表达的。
《说文》是很少一而再,再而三地讲到同一个字的。光凭这一点,你就该明白这里所出现的“穷”,绝不是指一个藏身于山洞里的穷光蛋,等着别人来救济;或一个所谓心有余力不足的人,无可奈何地等待着宿命论的安排。
这与中国古人所说的:“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,必先苦其心志,劳其筋骨,饿其体肤……”,是一脉相承的说法。
换句话说,就算你不打算当什么承担大任的人,要改变贫穷的命运,没有顽强奋斗的意志和接地气的务实精神是办不到的。
(三)
繁体字的“窮”里面是“躬”字。当提到这一个“躬”字时,《说文》来回地踢皮球:“躬,身也”;“身,躬也”。
这是在暗示我们,“弓”是古代打仗不可缺的武器。“躬”意味着人的身体面对无法避免的一场争战。严格地说,这一场战争是一个人与自己打的一场改变观念的思想仗。它的终极命运会怎么样收场,那才是人类在洞“穴”里必须终究到底的答案。
因为,同样的一个“洞”,它可以把人打造成一个不屈不挠的成功“工匠”,也可以让人最后葬身于不见天日的黑洞之中。
这就像,一个人推着一块大石头往上走,要么就坚持不懈地排除万难到达目的地;要么就半途而废,甚至于被石头压伤、压死。
从而,人最后终于明白了,穷是短处,也是长处。它实际上是对人的一场考试、一种选择、一次智能“升级”。它就像“洞”一样,每一个人都可以站在不同的位置和角度去看,去想问题,结果因此也各不一样。
看完了对“穷”的解读,不管你现在所处的地位如何,是否有正能量上升,重新得力的感觉呢?
0 条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