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虎是一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,从美国到中国工作和学习,体魄长得像小老虎一样壮。他原来的英文名字是 Tyler(泰勒),但他的中文老师不知怎么搞的,常常把 Tyler 与 Tiger,也就是“老虎”混在一起,总觉得叫他老虎才顺口。

出于好奇,入境随俗的泰勒就去查了一下中国的农历,知道自己确实是在虎年生的,而虎又是许多中国人都喜欢的生肖。由此,他开始喜欢大家叫他小虎了。结果慢慢叫习惯了,“小虎”也就自动升级,正式成了泰勒的中文名,以致少有人知道他原来的本名了。

教小虎中文的老师姓赵,但小虎就是没有方法咬准“赵”这个音,老是将其读成“超”。最后这位赵老师,也就将错就错地变成了“超老师”。不管是小虎还是超老师,叫久了大家都觉得挺好,满顺口的。想一想也是,人哪,有时真没有必要为着一个不值一提的虚名而争来争去。

学习任何一种外文,少不了都要从最简单,也是最实用的“我、你、他(她、它)”开始。对小虎也不例外,超老师要他熟记这“三字经”怎么用。

但是,不久小虎就觉得问题来了:“三字经”中的“我”字好记,因为就这么一个我而已;后面三合一的“他、她、它”也不难应付,因为三个字的发音都一样。按男女性别的不同,以及是人不是人、还是别的什么东西,马上就把这三者之间的差别给搞定了。

然而,处在中间的“你”可就不一样了。超老师告诉小虎:称呼对方时,对一般人、熟人、下面的人、甚至于不喜欢的人要用“你”;而“你”的下面加多个“心”字,就成了“您”,表示礼貌上对人的一种尊敬。所以,对不熟的生人、上头的人、身份高贵的人、打心眼里佩服的人,就要用“您”而不能用“你”。

“我懂了。”听起来似乎并不太复杂,小虎不加思索地向超老师表态。

但是,小虎很快就觉得碰壁了。在美国的家庭里,父母儿女之间直呼其名字的比比皆是,没有谁觉得有什么不妥。照超老师的说法,这不就是熟人间用“你”的具体运用吗?但是,为什么中国人对父母的称呼,若不用“您”就不合规矩了呢?

又有一次,小虎看到不知因为什么缘故,超老师对一位来访的学生家长,竟然您前、您后地一直您个不停。但当这位家长离开课室的门口还没几步,就低声地自我嘀咕着:今天算我倒霉,才碰到了你!

小虎不禁心中一阵纳闷:不是说,用“您”的时候是表示对人的尊敬,怎么一转脸间这笑嘻嘻的“您”,就变成了一个吐口水的“你”了呢?难道“您”和“你”之间的互动,就像一个戴上或脱下的面具那般随便?

在小虎的性格中,有一种“不到黄河心不死”的基因,他决定一边听老师的讲解,一边自己摸索个明白。所以,《汉典大全》就成了他爱不释手的工具。随着他中文的底子越来越深,他对汉字的理解和使用也就越来越得心应手,甚至到了随心所欲的地步。

超老师注意到,小虎在与人的接触中,几乎都一直在用“您”作为称呼。有一次,就禁不住对小虎说:我不是告诉你了吗?时间久了,生人变熟人,就应该改用你了,免得人觉得你太客气了,反而见生。

小虎回答说:交朋友是要用心的,所以我喜欢一直用这个有“心”的“您”。

同时,我觉得有些人的品质值得我佩服和尊敬,配得我用“您”去称呼,所以我就不管当面还是背后,我在心里都愿意一直用“您”而不用“你”。

超老师有点不服地问:哦?但我知道一些人,你心里并不喜欢,那你为什么还是照样用“您”去称呼他们呢?你这不是故意“做假”吗?

小虎笑笑说:是的,老师。因为我向来就有容易看不起人的毛病,所以现在把“您”当镜子使用。每一次叫一声“您”,就提醒我一次,要逆着原来的本性而行。也许这样下去,有一天我会从不喜欢的人身上,发现到自己从来没有注意到的优点,那时,这个人就真的成为我心中的“您”,而我也就真的得自由了。

超老师听了小虎的话,不由得不刮目相看地看了看眼前的这只洋老虎,心里感叹着:行呀,小子,想不到你竟然把汉字当成修心养性的武器用了。

再想想,超老师又跳了起来:这样下去还得了?整个中国文化不就全给搅乱了?以后,若一个人的耳朵里从早到晚听到的都是一个个的“您”,在乐呼呼的同时,怎么去判断这到底是真心还是假意,是在尊崇对方还是在造就自己呢?

想着想着,超老师不由自主地对小虎发出了衷心之言:哎呀,过去总以为,中国作为一个礼仪之邦,什么东西都是君臣有别、长幼有序,没有什么比之更好的了。但现在想想,像你们西方用一个You字,就把你、您都包在里面了,随人怎样去理解都行,省去了多少的麻烦事!

小虎点点头:是啊,我过去也是这么想的,总觉得你们干嘛要把人际关系搞得那么复杂,简单一点大家不就活得更轻松了吗?但现在通过不断学汉字,才知道东、西文化并不对立,而是可以互补地让人更有情、有理地去认识自己和世界。

超老师眨了眨眼:这话怎么说?

小虎不快不慢地回答:西方文化重理,偏于认理的人容易变得自义而冷漠;东方文化多情,偏于多情的人容易戴上假面具活得不自在。如果双方各自守住自己该守的底线,又有机地恢复能屈能伸的弹性,就可以创造一个稳定和谐、生机勃勃的局面。

就以你刚才所说的You字为例,照这个发音出来的汉字有两个:“忧”和“优”,如果人一直抓住对方和自己的弱点不放,结果肯定忧;倘若能发挥对方和自己的优势,所谓双赢的局面就必定会出现。

实际上,我现在已经越来越明白了,怎么样去用“你”和“您”:对外该用您的时候就要用您,该用你的时候就要用你,人家才不会把你当成是一只怪物;而对内呢,你就尽管一直在自己的心中用“您”好了,它真的能够发出一股正能量,慢慢地改变你对别人的看法,也不断地改变你自己的本性。

超老师一边听,一边在心里琢磨着:小虎现在已经不是过去的吴下阿蒙了。这是来自何方的神圣,使他能够如此快速地脱胎换骨,逐步迈向高不可攀的顶峰呢?难道这就是圣经文化和中国文化结合在一起,带出来的无穷魅力?

平时,小虎一有空,查阅《汉典大全》已经成了他的最爱。随着他学习的兴趣越来越高,对汉字的认识和理解也越来越深,因此,他所提出来的问题,常常让超老师也吃不消,自叹后生可畏。特别是小虎这只“洋老虎”的思考方式,更让人感受到不进则退的时代压力。看来,光靠吃老本过日子,此路越来越行不通了。

有一次,小虎从《汉典大全》里面,又抛给了超老师一个烫手山芋:老师,我现在很注重查《汉典大全》的拼音字系,知道在字系中第一次出现的字,都有着特殊的含义。

超老师挡住了小虎的话:慢点,刚才你说什么来着,拼音字系?我怎么好像从来没听说过这样的词句?

小虎不慌不忙地说:在《汉典大全》中,有一个叫“按拼音查找”的栏目,你一打开此一栏目,就会看到许许多多照拼音排列的字,不论你打开任何一个字,它都会或多或少地出现一系列的字。为了方便解释,让您容易理解,我就给它起了个名,叫拼音字系。不管每一个字系所包含的字是多是少,我所注重的只是排在最前面,第一次出现的那一个字。通常,它都会或多或少地帮助你,去认识自己想要了解的字。

超老师听了不由得心中一震:你是怎么想到这个办法的?

小虎又是微微一笑:我是从圣经里面学来的。

“圣经里面有这样的说法?”超老师的脸上露出了不解的神色。

小虎回答说:是这样的,老师,当我在教会学校念书时,老师早就告诉我们说,在圣经上每个第一次出现的字,都有着其特别的含义。只要把它弄明白,再去理解与其相关的字,就好办多了。这方法还真管用,不知帮助我解决了多少圣经的难题。

这次在学汉字的时候,我就在思考,不知道这种第一次出现的方法,用在汉字的学习上是怎样,何不试一试呢?果然,试了觉得它也管用。看来,世界各个不同国家或民族的文化,都被来自天上那看不见的“绳子”绑在一起。当然,我仍然也有想不通的时候,所以今天就想请教老师您一个问题。

“啊?”超老师脱口而出。他实在想不到,自己刚刚才从小虎的口中,明白拼音字系大概是怎么一回事,现在能帮上小虎什么忙。

小虎这边已经开口了:是这样的,我查到了“您nín”的第一个同音字——囜(也读nín),是“贤”的意思。但字典就再也没有给出其它更多的解释。那么,“囜”又如何与“您”这个字,连在一起去理解呢?

超老师楞了一会儿,接过小虎递过来的《汉典大全》,仔细地看了一阵子,发现除了零零落落的简单几行字,的确找不到这个对他来说,原来还不认识的字——“囜”的更多解释。

然而,从《汉典大全》简单的注解中,超老师注意到“囜”字的部首出自“囗(读wéi,同围)”——相当于被困在一个密不透风的“箱子”里;而其中的“厶”(读sī)与“私”字相通。

由此一来,超老师突然福至心灵,顿时领悟到“囜”的内涵,就是把自己藏埋起来,让外面四周想找的人都看不见。这与中国文化所一直强调的贤人,无私舍己、谦卑谨慎的形象不谋而合。然而,这样无私的“囜”,又怎么会跟“您”走到一起呢?

忽然间,超老师又想到了小虎说过的话,他是把“您”作为修心养性、改变自己性格的工具用的。这样岂不是意味着,“囜”的本意也是跟“您”一样,让人彻底地改变自己自私自利的本性吗?一旦人不再从外表的形式,去模仿、追求尊重崇高的名声,活出了表里如一的“你”或“您”,那才是真正的自由和幸福。

小虎十分满意超老师跟他分享的看法,觉得借着对汉字部首的彻透理解,必将如虎添翼,更上一层楼。

有一天,超老师忽然心血来潮,问了问小虎:喂,“纸老虎”这几个字,英文应该怎么翻译才切意?

小虎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:那不就是Paper Tiger吗?Paper是纸,Tiger就是我呀。

超老师接过口:Paper?那是呸!呸!没错,说得好。纸老虎不听话的时候,老天也会吐口水,打它两下屁股的。

他很快又转过身来,噼噼两下敲在小虎的肩膀上:你这小虎呀,不管你原来是不是用纸糊的,还是如今又用汉字给自己添了翅膀,我都希望你能飞到天上去,成为一位可爱威武的天使。可要记得哦,经常回到神洲来,看看你周围一个个的您你你您。

未来不是心中无底、渴慕美好的一丝盼望,过去也不是不堪入目或念念不忘的一场梦,现在才是建造坚定牢靠的信仰,跨越恨怨、彷徨和惧怕的恶假苦海,通向和到达爱之彼岸的一道桥啊!

Categories: 普及类贴文

0 Comments

Leave a Reply

Avatar placeholder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

自媒体的公众号、论坛或博客的采编注意了:本篇的文字和图片可自行取用,不必与我们联络,但在采用时请务必在文末注明出处(动网370)并给出指向本文的可点击链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