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孔明的锦囊妙计,看“量子”为什么既烦人、又迷人?

(一) 在量子力学的理论中,有三大重要的原理,就是说量子力学的奥秘之处,在于它包含了“叠加态、测不准、待观察”这三个特性。最后一个原理,人们常把它与所谓的“量子纠缠”连在一起。 有关这些理论的科学解释,你可以在网上自己去查资料。本文只是从人文的角度,为你阐明一些与之有关的思路。 量子力学是站在当今人类历史最前沿的尖端科学,它的重要性不言自明。由于它颠覆了人们在传统理念上的种种认知,所以甚至于连爱因斯坦这样的大科学家,在面对量子纠缠的挑战时,还是过不了这一道让他的理性无法通过的坎——这就是“量子”烦人的地方。 然而,从悖论的观点来看,烦人之处也可能恰恰就是迷人的地方。 或许可以这么看,量子力学似乎不仅仅停留在科学的层面,而是已经超越了科学的范畴,不知不觉中与哲学和神学挂上了钩。其特性既玄又实,所以带给我们既烦人又迷人的印象,也就不是什么难以理解的事了。 不少的中国人对《三国演义》中的故事都不陌生。家喻户晓的诸葛亮有未卜先知之能,时不时会把一些所谓的“锦囊妙计”,交给一些外出打仗的将领,交待他们在紧急的关头才能打开,一看就知道下来该怎么办了。 照传统的观念,这锦囊里的妙计是诸葛亮早就白纸黑字写好的,没有什么值得怀疑之处。 但是,根据量子力学的观点,却不是这么看。它认为在诸葛亮的锦囊里,原先所装的那一张纸,50%可能写有字,50%可能什么都没写。但是,当外出的将领碰到急难之际,在动念之间拿出了锦囊里的纸,就发现纸上写有字,于是妙计一下子就显明在眼前了。 反过来说,你如果认定“锦囊”里的纸是一张空白的纸,那么照量子纠缠的说法,当你自己的意识认定不信的时候,远在战场之外的诸葛亮,就会让你接下来相应看到不信的结果——白纸一张而已,或发生类似只看到白纸,甚至连那张纸都丢了的事。 你大概听了会跳起来:怎么可能有这样的事?如果人不动念头,有50%的可能性,是原先在那锦囊里无非放了一张白纸而已。 当然,这只是个比喻,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的互动联系,并不像一个锦囊秘笈那般简单易解。难怪,连像爱因斯坦那样高智商的人,都难以过这一关,才说出了那句听了叫人印象颇深的话:“我相信上帝不掷骰子。”但想不到,爱因斯坦的对手,量子力学的领军人物波尔却回怼了他一句:“不要教上帝怎么做。” 这就说明,量子纠缠的问题,的确是个令人既好奇、又好气的问题。它一下子就把人类多少年来,存留在头脑中根深蒂固的东西给翻了个低朝天。因为,根本就没有所谓“先知”这码事,而是当人在头脑中对某一件事开始注视的时候,“后知”的事实和情景才出现。因此,所谓“预定”的观念,就由此受到了颠覆性的挑战。 (二) 对于这个问题到底应该怎么看?爱因斯坦曾经说了这样一句话:“科学没有宗教就像瘸子,宗教没有科学就像瞎子。”也许,这正是一把开门的钥匙,告诉当前处在一个崭新时代门坎上的人类,怎么样去打开前面的门,走向光辉灿烂的未来。

从汉字和中国文化的角度,解读爱因斯坦的质能转换方程E=mC²

(一) 对于爱因斯坦那一道几乎家喻户晓的质能方程式E=mC²,我们可以从汉字和中国文化的角度加以解读,这可能是你从来没有想到的事,但是于情于理都说得过去。 我们无妨把 E=mC² 这道质能方程式中的 E 当作“能力”来理解;而 m 代表物质,也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“东西”。还有,C² 则代表观察、透视事物的敏锐眼光。如此一来,这三者就有了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。 下面,我们就从汉字的角度,来看看这一道 E=mC² 方程式中的三大要素——能量、质量和光,它们所包含的深刻内涵。 在 E=mC² 这道质能转换方程式中,首先出现的是“能量”。汉字对此是如何作出解释的呢?根据《说文》所言,“能”是指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兽,它像熊,足似鹿。 这意味着,我们必须从双向的角度来看待“能”的问题:它的运作就像传说中的兽,没有人见过“能”的真面目;但它却真实地存在现代人的周围。一方面“能”像熊,慢吞吞地一步步地移动;另一方面却能像鹿那样飞快地奔跑。 换句话说,能量的释放可快可慢,可大可小,全看如何正确地认识和处理“质”和“光”的结合了。 至于“能量”的“量”,它是与量子力学中的“量”字彼此相连和互通的。有关怎么样从汉字的角度去解读这一个“量”字,说来话长,笔者留在后面再讲。这里,你只要记住能量的问题虽然出现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中,但却与量子力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就行了。 (二) 接下来,让我们来看一看《汉典》是如何对“质”字下定义的。 《说文》指出,“以钱受物曰赘,以物受钱曰质”。它的意思是说,用钱去换东西叫赘,用东西去换钱叫质。更简单一点,你只要记住所谓的“质”,就是自己的手里有“钱”,随时都可以派上用场。 相对与质的“赘”,则是指自己的手里有东西,但在它转化为钱之前,有时可能一点价值也没有,而成了一种“累赘”而已。 比方说,在兵荒马乱大难临头的日子里,就算你身边拥有一件国宝级的千年古董,又能派上什么用场?如此的“累赘”,可能一失手就成了碎片,一下子什么都完了。如此,反而让自己心疼了好一阵,甚至久而久之酿成了心病,值得吗? 所以,若一个人手里有了随时可以使用的钱,就要懂得随时去使用它,不要一直把之守得紧紧的,最后再多的钱财也无非变成一大堆没用的“东西”罢了。 在 E=mC² 这道质能方程式中,所谓的质量,实际上可以把之当成“阻力”去理解。由此,你就可以悟解到,人要从钱财里面被释放出来,就有点像现在有些国家想制造原子弹一样,还不是想干什么,就能干什么的事呢。 难怪,一个手里握着大把银子的财主,却可以成为一个被人看不起的“守财奴”。由此人就得明白圣经明言,财主想要进天国,比绳子穿过针的眼还难,并非空穴来风。所以,像钱这样的“东西”的确很好用,但有时也可能成为要命的“累赘”。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之所以好用,就是叫人明白凡事不要绝对化,学习从相对的角度去看问题,对人对己都有说不尽的好处。 (三) 在 E=mC² 这道方程式中,第三个要素是C所代表的光速。颇有意思的是,当量子力学问世之后,科学界才有了波粒二象性之论。也就是说,光可以看作是一束一束的波,也可以看作是一颗一颗的粒子。 而汉字的“光”字,它的部首出自“儿”,而“儿”上面那部分包含了一个“小”字,这不就是在暗示我们:光的实质是“小儿”­­­——相当于微不足道的量子、粒子吗?而光跑起来是成“束”的,也就是被“捆绑”住的意思。现在的科学术语——成束的“光纤”不就是这么一回事吗?想不到,汉字居然未卜先知地在不知不觉之中,就把光与现代物理学所发现的“波粒二象性”连在一起了。 那么,人们该怎么样才能把钱财之类的“东西”——也就是质量,变成有用的正能量呢? 那就不能不与“光速”相提并论了。光速可达每秒跑30万公里之快,当人想把有用的钱财派上用场的时候,势必离不开将独特明亮的眼光、敏锐领悟力与快速行动的意志力结合在一起。 如此这般所爆发出来的能力,可想而知,必定震天动地。想一想,原子弹不就是受到爱因斯坦发现的启示,依据质能转换公式造出来的吗? 如果在心灵的层面,人也能像原子弹爆炸一样,让自己的三观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,可想而知将会带来何等的巨变。 一个人若释放出自己手中的钱财,把之用在恰到好处的地方,那么它将会为这个人的生命带来多大的变化啊。而且,也会为周围、社会、世界带来多大的冲击和影响。 从上面运用汉字解读质能转换公式的实例,你是否仍然以为,在科学和人文之间,还存在着一道无法跨越的鸿沟吗?

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式E=mC²,会带给我们什么人生的启示?

(一) 一提起诺贝尔奖金的得主,上世纪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的名字,几乎无人不晓。他的一生发表了大量的论文,特别是创建了相对论的学说,留给人类许多宝贵的遗产。他那一道质能转换方程式E=mC²,更是深入许多人的脑海。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:“科学没有宗教就像瘸子,宗教没有科学就像瞎子。” 如此一来,这一道在人类的历史上,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的科学公式,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,从信仰和人文的方向来看,又会看到一些什么呢? 在这一道公式中的E代表能量,我们可以把之理解为能力。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,不管是想在人生中成就一番事业的英雄豪杰,还是日求三餐、夜求一宿的平民百姓,谁都离不开能力,只不过每个人得到的能力大小有所不同罢了。 那么,每个人所盼望得到的能力,又从何而来呢?这一道公式中代表质量的m,又进一步为我们揭开了其中的奥秘。 (二) 所谓的质量,它可以是指着“重量”而言。人们常用“举足轻重”的成语,来形容在社会里大有能力的成功人物,这就是从“重”的层面来理解质量的含义。 然而,如何才能成为一个“重”而有能的人呢?那就要明白,质量的第二层含义可以从“阻力”的角度来理解。显而易见,不论人要做什么事,都一定会碰到阻力的。而“质量”越大,意味着人在克服阻力的过程中就越发吃力。一个大有能力的人不是天生的,或像孙悟空那样,从石头里一蹦出来就好厉害。

黄金比率的奇妙,在于其与每一个人都发生关系

(一) 现在的人对“黄金比率”这个名词并不陌生,只要上网看一看,也不难了解到它的一切来龙去脉。 简单地说,黄金比率是指一个数学上的常数——0.618,自然界的很多物质结构都离不开它。从海边带有螺旋形涡状的贝壳,到植物界一朵漂亮的玫瑰花,或动物界的一只小蚂蚁;从一座著称于世的建筑物,到一曲经典之作的音乐妙音,都可以找到到黄金比率的身影。 顺便说一下,不仅上面图片中植物的几何图案含有黄金比率,我们在调整图片的时候,也将其宽与长的比例调为5:8,非常接近黄金比率——你看,这样调整后的图片,是不是整体看起来更顺眼些? 更不用说,作为万物之灵的人,处处都可以在自己的身上看到0.618的杰作。比方说,作为人之生命之源的腹脐,就是0.618的分切点。一个人的脸、身体等部位,如果形成黄金比例,就会显得气质非凡。 达芬奇那幅许多人都熟悉的维特鲁威人的画像,就是照着“黄金比率”画出来的。画中的男人被誉为世界上照0.618比例所打造出来的最完美的“模特儿”。 (二) 实际上,黄金比率是来自13世纪的一位数学家斐波那契的数字发现,因此被称为“斐波那契数列”,指的是这样一个数列:1, 1, 2, 3, 5, 8, 13, 21, 34, 55, 89, 144…… 在这一个数列中,从数字2开始的任何一个数字,必定等于前两个数字的和。而且,拿该和数去除前一位数字的话,所得的商数,随着计算次数的增加,一定会越来越接近1.618这一个常数,在数学上就用一个希腊字母Φ(法埃)来代替。 换句话说, 这好比法埃1.618相当于黄金比率0.618的父亲。所谓“有其父必有其子”,0.618就成了父子俩的共同基因,尽管在具体的运用上,1.618和0.618被派上用场的方式或场所可能各不一样,但彼此之间的“血缘”关系却是无法分割的。 也许你会觉得,将1.618和0.618分得这么清楚干什么?

所谓的三观,乃是三个“门”

(一) 现在一提起三观,不少人都知道,所谓的三观,就是指着一个人的“人生观、价值观和世界观”而言。 这三个观,可以说从人一出生到离开世界,都一直紧紧地跟随着每一个人。 当一个婴儿呱呱堕地的时候,尽管什么东西都不懂,但人生观已经与之紧紧地挂上钩了。人从哪里来,要到哪里去,这个与人生观的核心思想紧密相连的紧箍咒,一旦套在人的头上,除非你什么都不想,不然总有一天,当面对现实生活感到迷惑的时候就头痛。 价值观,则随着人不断成长的过程,像拔高的竹笋一样,围绕着金字塔的模型团团转。每一个来到人间报到的人,没有一个不想活出自己的价值。但是,所谓的价值是以什么样的标准来衡量的,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。 因为背景、环境、愿景的不一样,价值观不同的人比比皆是,有的人在乎物质财富,喜欢与名利挂上钩;有的人注重精神层面的东西,尽力于从信仰、伦理、道德的角度去提高自己的生命品质。这是十分自然的事,很难从是非对错的角度去作出绝对的判断。 当一个人有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,自然会把之落实到如何在世界上为人作事上来,所谓的世界观就横空出世了。它包括了如何看待这个世界的人事物,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。凡事要看得清,凡人要把关系处理好,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 (二) 当你明白了这些基本的概念之后,笔者想说的是,其实我们可以把这三观当成三个“门”来理解。这三个门,就是前门、中门和后门。其中,前门对应于价值观,后门对应人生观,中门对应世界观,就是这么一回事了。 前门对应价值观很好理解。因为,现在大家不是都争着向“钱”看吗?再也没有什么比钱财更能与价值观挂上钩了。当一个人站在前门的时候,他(她)所追求的目标、结果,以及气质都一目了然地暴露在每个人的面前。

3、6、9这三个数字,隐藏了什么人类难解的奥秘

(一) 在前面所写的一篇文章——“金字塔中的神秘数字,隐藏了什么特别的奥秘?”一文中,笔者提到了在金字塔之中,隐藏不少奥秘的数字。其中,142857这一个数字最为特别。因为,它和圣经《创世记》中提到的6天创造和第7天,以及与360这个数字有着密切的关系。 本文所要阐述的主题,是对142857这一组神奇的数字,进一步深入的探讨。到底,142857这组令数学家不解的数字,里面还隐藏着什么特别的奥秘呢? 实际上,不需要什么高深的学问,一个大字认不了几个的人,掠过一眼都可以轻易地看到,在1到9这九个自然数中,142857所缺的是,不多不少就是3、6、9这三个数字。 有个“很神”的科学家特拉斯指出,如果人类能够真正摸到3、6、9这三个数字所隐藏的奥秘,那么,就相当于得到了一把通往宇宙本相的钥匙。换句话说,如果人们想真正解开金字塔中142857这组数字的奥秘,就不能不对3、6、9这三个数字的内涵有进一步透彻的理解。 难怪,数学家们会对142857这组数字的解读一筹莫展。因为,如果人无法吃透3、6、9这三个数字的内涵,要想解开142857这组数字的奥秘就根本不可能。由此,这两者是彼此不可分离地密切联系在一起的。要么,两者都解不开;要么,只要解开了其中的一面,另外一面也必迎刃而解。 要解开这些数字的含义,当然并不简单。就算人知道了探讨的方向,理解的原则,但如要进入实际的运用,仍有待未来许许多多的专业人士去摸索和揣摩。 (二) 下面,笔者向大家介绍一下,近几年才发现的“圣经中的数字和数根”,它似乎为我们指明了一个研究3、6、9内涵之探本穷源的方向。 所谓的“数根”,是指数字就像树一样,每一棵树都有它的根,同样每一个数字也可以用一种“归根”的简单计算方法,找到它的数根。两者不同在于,每一棵树都有自己的根,千千万万棵树的树根各不一样;但数根则不然,不管天下的数字有多少,归纳起来却只有9个数根,而且这9个数根是与从1到9的九个自然数一一对应的。 因此而来,我们就发现3、6、9这三个数字的数根是一模一样的,都是153。 从圣经的核心思想而言,3、6、9这三个数字的本质都是与超越时空的永恒连在一起的。难怪,不论是人想探讨金字塔的神奇数字142857,或隐藏在数字3、6、9中的奥秘,都好像难以找到入门的途径。然而,如果我们从9个自然数和9个数根的含义入手,恐怕就能看到另外一片灿烂的天地了。 (三) 如果你有兴趣了解更多有关这一方面信息的话,不妨上网搜索《圣经的数字和数根》一书,就会有更多的资料浮现在你的眼前。也可从下列视频中稍微了解一点: 因为,圣经虽然是出自人看得见的手写成的,但其后面却是上帝看不见的手在操作。所以,9个基本的自然数与9个数根的一一对应,既简单,又复杂。在人类进入了数字时代的关口,“圣经中的数字和数根”的发现绝不是偶然的事。 它为我们开启了进一步认识上帝创造之律,显而未明的一道小小的“门缝”。诚然,上天也是在呼召许许多多智慧、有担当和有心的人,去源源不断地挖掘隐藏在数字之中的智能宝库,造福于未来的人类。 简而言之,金字塔的神奇数字124857,以及数字3、6、9及九个数根,无非在告诉我们,当前的人类正活在一个以”7″为代表的特别时代,虽然它是在时空里(360/7=51.428571……),但却可以跟永恒接上轨(7/7=1)。千万不要小看了现在自己所处的时空点啊! 不难发现,新时代的潮流,正把人往理、情、行三方面合在一起的方向带着走,而乃是一条走向真、善、美的阳关大道。可以说,3、6、9正是高照在这大道上的“太阳”,使人抬头就可以见到光,浑身可以感受到温暖,为人处事充满着正能量。

金字塔中的神秘数字,隐藏了什么特别的奥秘?

(一) 在世界的七大奇观之中,埃及的金字塔可以说是处于首屈一指的地位。因为它屹立了四千多年之久,至今仍然在大漠中巍然不倒。而且,不管是这金字塔的里面还是外部,都给现代的人留下了许多的谜,直到目前为止始终叫人难以解开。 世界上最高的埃及胡夫金字塔,是由两百多万块的石块砌成,平均每一块巨石的重量都在两吨以上,就像一辆小汽车那么大。其中最大的甚至重达50吨左右,令人咋舌不已。它的高度相当于40来层的高楼大厦,就算是金字塔内部从塔底到塔顶有楼梯可上,让人一步一步地往上爬,恐怕也没有几个人能心不慌、腿不软地爬到终点站。 但是叫人惊奇的是,数千年前的埃及人是怎样用智慧和人工把这些大石块,天衣无缝地砌成金字塔的呢?至今专家学者们也是公说公有理,婆说婆有理,推来测去的结果,都无法找到一致确认的看法。 (二) 特别是人们发现,金字塔的奥秘始终与数字连在一起。比方说,任何1座金字塔,它的底是4方形的,它的每一面却又是呈3角形的。由此一来 4+3 = 7,这就注定了人必须从1、4、7这几个数字的内涵去探讨,才能找到揭开金字塔奥秘的钥匙。 更值得一提的是,研究金字塔的专家学者们发现,在金字塔中还发现了一连串的数字142857,但至今数学家们还是一头雾水,找不到合理的解释。只是知道这是一组十分特殊的神奇数字而已。 它们神奇在什么地方呢? 我们只要看一下以下的简单计算,就一目了然: 1/7 = 0.142857…… 2/7 = 0.285714…… 3/7 = 0.428571…… 4/7 = 0.571428….. 5/7 = 0.714285…… 6/7 = 0.857142…… 7/7 = 1 你看,在以上的计算中,从1/7到6/7所得的结果,小数点后面的数字,都落在1、4、2、8、5、7这六个数字范围里,只不过彼此之间排列次序的起首数字不同而已。而且,它们是循环不断地重复下去。由此而来,你所看到这里的142857与在金字塔中出现的142857,不是一模一样吗? 在圣经中的一开始,就提到上帝是用6天创造天地万物的,而第7天祂就休息了。所以我们才看到前面的6天,上帝是在142857……的循环中不停的工作,而到了第7天对应的刚好是7/7 = 1,代表祂完整地收工了。 (三) 但是,上帝收工,等于一切就停下来了吗?不!祂要人接手继续做下去。所以,我们再来看另一组的运算: 360/1 = 360 360/2 = 180 360/3 = 120 360/4 = Read more…

“人不为己,天诛地灭”到底是怎么一回事?

(一) 在中国文化中,有一句几乎家喻户晓的俗语,叫“人不为己,天诛地灭"。这句话,把所有听话的人分成了两边:大部分的人都觉得此话很受用,因为它是一块比皇帝的圣旨还好用的挡箭牌。每当人做了什么亏心事时,就用它来安抚一下动荡不宁的良心,比什么都顶事。 不是吗?有“人不为己,天诛地灭”的“硬道理”撑腰,理所当然,管你什么负能量出来,转眼之间就变成了“正能量”。 而另外一边的人,则总觉得心里怪怪的:怎么一向以来,把伦理道德一直放在首位的中国文化,会让这句听起来明显不对的话,就像一匹“黑马”一样横冲直撞,流传了这么久呢? 如果说,真有无所不知、无所不能的老天爷存在的话,祂怎么不出手管一管这事,而听任它在人间妖言惑众呢? 要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,关键在于,你必须明白这句俗语中的“己”,到底是指着什么来说的。 你大概会说,这还不简单,不就是指着我这一个“自己”吗? 错了!难怪你会“中计”。那么,该怎么样理解才合宜呢? (二) 照古人解释,这个“己”字和另外一个字,也就是“纪”字,乃是同一个字。换句话说,当你把“己”当成自己去理解而碰壁的时候,就得转过身来从“纪”的角度去探讨了。那么,“纪”又是什么意思呢? 照中国第一本解释中国文字的专著《说文》所言,“纪”是“别丝”的意思。那“别丝”又是什么意思呢?

到底应该怎样为“穷”下定义?不同的角度引出不一样的结果

(一) 今天人与人之间的穷富差别越来越大,已经成了一个越来越明显的社会现象。那么,到底应该怎样去看待所谓的“穷”呢? 本文就这一个题目,从汉字的角度,谈谈一点看法,供大家参考。 一般而言,但凡人提到“穷”的时候,都是从物质的层面来思考的。你看,“穷”的下面是个“力”字,从物质的角度而言,缺衣少食的生活就是穷,这样的人面对的是一个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环境。 不少的人,因为穷怕了,所以都巴不得有一天能够赚大钱。并常把这种赚大钱的幻想,与有朝一日能够中巨彩、发横财的美梦连在一起。所以,那些拼命想借此大捞一笔的公司也应运而生,应许给你很大回报,但实际是掳掠你所有的投入,然后卷款跑路走人。 可想而知,任何“白日梦”都是无法成真的,因为“心想事成”有其运作的规律,投机的心态与之一点都不沾边。 任何一个在物质上受困于穷的人,想改变一穷二白的状态的话,首先必须改变错误的宿命观,脚踏实地做好身边的每一件小事,就比什么都重要。 从社会关心穷人的实际需要的立场出发,现在各式各样“分鱼”济贫的方法都有人在做。但要想真正解决脱穷的问题,教穷人如何成为一个称职的“渔夫”,才是从思想源头上铲除穷根的长久之计。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。 人若不明白、不愿意把穷则思变的念头,落实到每一个生活及工作的小节上,既没有大钱又看不上小钱,结果就只能一辈子与“穷”打交道了。 (二) 从汉字的结构来探讨,我们可以看到古人对“穷”的思维模式,是完全建立在思想意识的层面。 不管是简体字的“穷”,还是繁体字的“窮”,这两个字的部首都是来自一样的“穴”,意思相当于“山洞”。这是一个看起来似乎很简单,其实却隐藏了深刻奥秘的字眼。 解释中国文字的经典之作《说文》指出,“穷”的意思是“极也”,也就是带有终极的味道在其中; 《说文》又指出“究,穷也”,“究”的意思是推求、深究、终究,一点都没有马马虎虎的味道; 《说文》更进一步指出,“穹,穷也”,“穹”是与穹苍连在一起的,可知它的浩然大气不是用人的语言能够表达的。 《说文》是很少一而再,再而三地讲到同一个字的。光凭这一点,你就该明白这里所出现的“穷”,绝不是指一个藏身于山洞里的穷光蛋,等着别人来救济;或一个所谓心有余力不足的人,无可奈何地等待着宿命论的安排。 这与中国古人所说的:“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,必先苦其心志,劳其筋骨,饿其体肤……”,是一脉相承的说法。 换句话说,就算你不打算当什么承担大任的人,要改变贫穷的命运,没有顽强奋斗的意志和接地气的务实精神是办不到的。 (三) 繁体字的“窮”里面是“躬”字。当提到这一个“躬”字时,《说文》来回地踢皮球:“躬,身也”;“身,躬也”。 这是在暗示我们,“弓”是古代打仗不可缺的武器。“躬”意味着人的身体面对无法避免的一场争战。严格地说,这一场战争是一个人与自己打的一场改变观念的思想仗。它的终极命运会怎么样收场,那才是人类在洞“穴”里必须终究到底的答案。 因为,同样的一个“洞”,它可以把人打造成一个不屈不挠的成功“工匠”,也可以让人最后葬身于不见天日的黑洞之中。 这就像,一个人推着一块大石头往上走,要么就坚持不懈地排除万难到达目的地;要么就半途而废,甚至于被石头压伤、压死。 从而,人最后终于明白了,穷是短处,也是长处。它实际上是对人的一场考试、一种选择、一次智能“升级”。它就像“洞”一样,每一个人都可以站在不同的位置和角度去看,去想问题,结果因此也各不一样。 看完了对“穷”的解读,不管你现在所处的地位如何,是否有正能量上升,重新得力的感觉呢?

“花”有什么与众不同的特别之处,如此赢得人的青睐?

(一) 植物界红红绿绿的花为许多的人所欣赏,更是古今不少的中国文人,吟诗作对时喜欢邀请入座的对象。 在汉字中,不管是高高大大的树木开的花,还是微不足道的小草开的花,或者任何奇形怪状的植物开的花,它们都是来自同样一个写法的“花”字。它的部首就是看起来一点都不起眼的“草字头”。 这不禁令人发问,为什么不分高低贵贱,所有的花都要戴上“草字头”,这顶普普通通的帽子呢? 这就不能不提到“花”字中,“草字头”下面的那个“化”字了。 (二) “化”是“变化”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。在中国文化的阴阳学说中,来自阳的叫作“变”;出自阴的称为“化”。所以,变化是阴阳相交的互动。 中国的五经之首的《易经》,其中的“易”字,照古文可以看作是由“日、月”二字上下结合而成的。由此而来,日代表阳的变,月代表阴之化。难怪,《易经》会成为千变万化,令人啧啧称奇的经典。